李家山水与传统山水画的最大不同是将天与地的空间压缩到极限,以突出主体山势。即李可染山水画上不露天下不留地且多为厚黑的积墨。下面为本站别样藏品,李可染于1973年为王任重精心绘制的山水佳作,极少见的文革时期的青绿山水。来路清晰,流传有绪。4尺。手工老裱。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文革期间,在极“左”思潮束缚下,绘画创作题材被限制得极为狭窄,山水画只能画桂林、漓江等自然风光和革命圣地且画作要有颜色,是幅作品亦是如此。然而整个画面没有动乱中的浮躁和喧嚣,而是与大自然和谐的宁静、幽美。完全是一种清幽宜人的山居环境。
款识:任重同志雅属一九七三年春三月可染作于北京。印文:可染。
上款人:王任重(1917-1992)。1949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政协湖北省委员会主席。1978年,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同年底,任国务院副总理。1980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8年3月至1992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李可染50年代以后的绘画非常重视写生。李可染第一次到桂林漓江写生是在1959年,创作了《桂林田间水车》、《桂林小东江》、《漓江边上》等20余幅作品。是幅1973年为王任重创作的作品就是根据《桂林小东江》写生稿所创作(见下图)。
另外,文革时期,人物画要红光亮,山水画要明媚如春光,最好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是白雪石先生的青绿山水样板,所以李可染先生也要向白雪石先生靠拢,尽可能少用墨多用色,尽可能多留白多留光,然后尽可能画的整齐,多一点天多一点地。李可染经过仔细考虑,主要选择了两类创作题材:一类是漓江,一类是井冈山。是幅作品亦是如此。此幅写于1973年,因尼克松访华需用国画布置接待场所,李可染从湖北丹江口文化部五七干校回京重拾画笔的第二年,在民族饭店招待所创作了一批与既往大相径庭的作品。
但也不得不说,此作亦为他文革时期的一件力作。画面取全景式布局,构图饱满,境界开阔,树木以墨绿、空地以青绿绘制,山峦以比较淡的笔墨及绿色写成。近处村舍中的白墙和溪流闪烁着明亮的反光,愈被黑绿相间的山、树木、绿瓦衬托,愈显其光洁耀眼。这种独特的淡墨及淡色和光效是李可染文革时期山水的典型特征,此幅运用尤佳,既写出了画家对桂林山水的感性印象,又以一种鲜明的形式感表现出自然山川的律动。画面诸元素被简化至不能再简的程度,仅以抽象的印象去描绘这一景致,但是简单的构造后面隐含着丰富的内涵,概括的笔墨是有意味的形式,画家以诗化的语言写出这样一个诗境,使人感觉到一种充盈的内在力量。
李可染绝对是一个努力型的画家,不同时期对写生不同的理解与定义,从对景写生到写生创作一体化,再到对景写心,这些无不是他永不停止探索的表现。正是他的不断探索,才使他的艺术风格在不断变化,上世纪40年代的“古意”,50年代的“写生”,60年代的“写生加写意”,70年代之后的“抽象与神韵”,忠实的记录了李可染在山水画创新这条艺术之路上所作的探索与足迹。是幅李可染作品,文革时期的青绿山水画虽然少了些70年代应有的“抽象与神韵”,但多了些“写生加写意”及文革时期作品的特有风格。若与可染一生创作的大量山水画比配,极其少有,应该看作是一位山水大师在特殊年代创作的特殊山水画。
李可染文革中虽然遭受挫折,但在艺术上他却表现出过人的胆魄和坚韧的意志。在逆境之中,他能够冷静地把握自己,在荆棘之中独辟蹊径而创作是幅极其少见的青绿山水佳作(李可染50年代创作了少量的青绿山水,文革时期虽创作多幅青绿山水,但多被各大机构收藏),这件《文革时期的青绿山水》的确称得上是李可染最为用心去画的一张特别时期给特别的人的画作,其价值几何,识者自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李可染作品,文革时期的青绿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