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至臻佳作

核心提示:张大千(1899~1983)作为一位全能型画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所不涉,且均有佳构传世。仅人物一项,便有仕女、高士、仙道佛氏等等,亦无所不包。其中借佛道典故在净土俗尘之间神游畅想之作,又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为集中,最为精妙,甚为人所爱。下面精选呈献张大千道教典故之佳作《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130×65cm。老装老裱。手机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张大千《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

【题识】去国犹梅尉,生天共鲍妻。神仙虽有传,终恐后人迷。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于大风堂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大风堂(朱文)

【注】 题识中的钱霅溪为元初画坛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的画家钱选。稚川指葛洪。葛洪为东晋(284~364)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高躅在这里为归隐之意。

钱选(1239~1299)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赵孟頫早年曾向他请教过画学。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他喜欢在画上题写诗文跋语,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特色由此萌发。

元代王蒙曾作《稚川移居图》。《稚川高躅图》与《稚川移居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从唐末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画中,这个故事寄托了葛洪避世而遁入罗浮山的出世之想,传统文人也将“葛稚川移居图”作为隐遁山林、悠然自得生活的象征。

大千天纵奇才,智慧超人,阅尽人间万象。我们在鉴赏大千先生的一些绘画作品时,必须要熟悉和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史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唯有如此,当我们在鉴赏他的作品时,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张大千《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局部 – 1

△张大千《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局部 – 2

△张大千《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局部 – 3

△张大千《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局部 – 4

《稚川移居图》是历代都有名作传世的题材,不仅是考察当时衣冠服饰、器具文明的最佳证据,更是当时士人怀想魏晋隋唐人物风流、并寄托自己对隐遁山林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意的载体。深谙古法、涉猎巨万的张大千当然也不会置此题材于不顾。

此《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色彩艳丽,笔法精致细腻,精妙绝伦,堪称是大千先生仿古之作中的至精之作。本幅应作于1950年前后,正是他在人物画的全盛时期对古人作品的一次精彩演绎。画中两位隐士席地而坐,一位坐于案前,童子为其摇扇。幅中器物文饰、衣着姿态以及须发眉目,描写工致生动,力追中古技法,自多一种唐人风韵。人物神情、动作的刻画各各宛然,而长幼尊卑则一目了然。背景中各种花草的安排则似经过精心考虑,与人物皆一一呼应,描金红荷对应三位长者,而墨竹之类则对应其它。同时,为了增强画幅的动势并打破构图上的过于规则,案台上的墨荷忽然向右横斜,与画幅左端的红荷左右呼应,构成一个极为完满的意象系统。

张大千早年人物画是学清人,约1930年代中期力学明人。自1930年代末期起,张大千人物画上追元人赵孟頫、钱选,以春蚕吐丝的描绘法配合精谨工致的服装纹样,力求画中人高华的气质。同时40年代初的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他于敦煌获得的灵感和技法在此后的作品中都有极充分的体现,本幅中人物的衣冠纹饰和布地设色即可窥一斑,便是此中代表性的佳作。整幅笔墨工细精谨,色彩明净华美,呈现出一种平静疏朗的氛围。

尽管全采石青及淡墨色布地,但层次、明暗却历历可见,而人物的开脸亦得敦煌壁画唐人法之妙。可以说,画中人物的服饰与动态感都比钱选还要接近南北朝人物画之余韵。换言之,比钱选更能上接李公麟,乃至六朝画圣顾恺之所追求的“士气”。张大千的题款诗亦别有韵味,它是张大千当时心声的曲折表露。“去国犹梅尉,生天共鲍妻。神仙虽有传,终恐后人迷。”张大千此处直言“终恐后人迷”,似是言其书画双绝,可见自负奇高,若不作此仿作,唯恐后人见不到钱选的墨宝。探此文意,属于道家思想的气息极为浓厚,旨在回归自然,不屑与俗世俗人为伍。

钱选的稚川高躅图今天或再难以见到,从中可以窥见本站藏品的重要性及稀缺性。钱选以花鸟画成就为最高,本作品中的荷花及寓意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竹子或可见到钱选早年花鸟画绘画风格精致、写实的特征。张大千构图类近之作目前尚未可见,当然本作亦是其壮年仿古又胜于古人的至臻佳作及神游畅想之作,识者当宝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张大千《仿钱霅溪稚川高躅图》,至臻佳作

赞 (16)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