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丈六泼彩巨制《江静潮平图》,问鼎之作

张大千(1899~1983)于六十年代后期广泛游历,活跃于全球艺术舞台,广阔的国际视野激发出无限的灵感源泉,创作出一生中最震撼寰宇的泼墨泼彩作品。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壹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下面从庋藏多年张氏数百件作品中甄选诚献张大千1975年作丈六泼墨泼彩巨制《江静潮平图》,以飨藏家。非专业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

【题识】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纔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舩。乙卯十月交日,大千张爰。

【钤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大风堂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局部-1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局部-2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局部-3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局部-4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局部-5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局部-6

△张大千《江静潮平图》局部-7

不师董巨不荆关,泼墨飞盆自笑颜——张大千

张大千一生的画风大抵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遍学五代以下诸位名家,表现清新俊逸的文人画风;第二期上追唐代风格,是大千艺术道路上最重要的转折;第三期则开创泼墨泼彩画风,达到苍浑渊穆的境界。上世纪 60 年代,张大千的泼墨泼彩艺术作品让国内外艺术界震撼,更为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打开了一扇窗。自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国画一直在寻找现代转型的突破口,张大千的艺术融合或许是一次最成功的探索。

1970年,张大千在72岁的时候移居美国加州一直到1978年移居中国台北。这里阳光充沛,自然景色宜人,非常适合居住和进行艺术创作。张大千将先前尝试的新材料、新技法融入新的生活感悟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明显晚期风格特征的泼墨泼彩风格,即将50年代开始的泼墨泼彩之风与传统的笔墨技法相结合而形成的极富现代感的作品。本幅丈六泼墨泼彩巨制《江静潮平图》(或叫泛舟七里泷)即应创作于旅美时期加州环荜庵。

从题识可知,张大千所绘本幅《江静潮平图》取意于严陵濑七里泷之谣“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而造境。 位于富春江上游桐庐七里泷至建德梅城一段河道,全长24公里,是富春江上风光最旖旎的一段,号称富春江小三峡,历代多有吟咏。在七里泷江边的半山上,有严光的钓台。张大千早年与兄张善孖及慕凌飞诸人从上海赴黄山游,途经富春江,随后即陶醉于风光秀丽,充满传奇色彩的七里泷景致,使张大千终其一生甚至直到逝前一年还在为七里泷作画。可见严子陵钓台之游对其印象之深,直至晚年亦不能忘怀。

严陵濑,又称七里滩、七里濑、七里泷等,相传为东汉高士严光垂钓处。严光字子陵,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辅佐刘秀即位后,毅然隐退,居于富春江,高洁之士栖身之处,又是特别的景致,所以,张大千经常以此题材作画。与早期所绘《江静潮平图》不同的是,此作为丈六巨制且多以泼墨泼彩笔法为之。在移居海外的晚年,思乡念亲,托情山水,寄情书画。题识中语义连结画面造景的深邃,足以令今之观者作世外之遐想。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给人直观感受是色彩鲜亮,好比一件摄影作品,饱和度、对比度、构图比例等都恰到好处。其色彩上的优势主要缘于张大千用墨十分考究,拒绝使用宿墨,每次创作前都会将砚台清晰干净。其山水泼墨作品中,尽管有大面积的泼彩或者墨团,但依旧给人剔透晶莹之感,虚实相间,水墨比例控制恰当,如仙境一般,自然生动。

张大千常说:「得墨法易,得水法难。」可见他对水与墨之间的关系体悟至深,墨色是否透明而非沉重或轻薄,对其水墨技法的要求非常高,显而易见,张大千操作的得心应手。无论是湿漉漉的山石,烟雾弥漫的村庄,还是磅礴气势的飞瀑,在张大千的水墨渗化间,尽显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虚虚实实,尽显水墨相发之妙。

此外,张大千对泼彩技法的应用也是游刃有余,据介绍,泼彩法在清代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设色琐论》就已出现。塞尚、高更、凡高、莫奈等西方大师的作品对张大千的泼彩创作有着极大的启发,同时,张大千曾在敦煌做了大量临摹的创作,从壁画中吸取了西域佛教画的精髓,尤其是线条,之后又融合了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重彩,以及宋元明清的水墨,最终形成了中西方文化共赏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张大千泼墨泼彩作品的创作分为几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张大千的细笔画风开始向减笔、泼墨泼彩等粗笔画风转变。到了50年代后期,张大千对于泼墨尤其是泼彩的探索投入极大的精力跟热情,画面的抽象感更加强烈,但又不是西方印象派的简单衍生,因为其作品中除了墨与色,还有中国绘画中极为重视的线条,这些线条强而有力,划破墨色的覆盖,让这种大收大放的画风中有多了工整细致之感,更有中国文化的意境。总体而言,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给人透明通灵、清逸雅致之感,他也真正完成了了中国画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和演进。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精彩纷呈,点、线、面交融一片。关于为何会形成这一变化,张大千曾经在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徐复观先生的对话中回答:「我并不是趁现代抽象的热闹,而只是唐代王洽已经画过的泼墨。把墨泼下去,再用焦笔加以勾勒,使其得到无象之象。不过,我更在画面上以工笔画上庐舍草木,使它接上中国的意境。」大千先生晚年时期的眼疾,加速了他泼墨泼彩画风的形成,而泼彩更是泼墨手法的延续与衍变。

张大千此画中以简劲率意的粗笔勾勒山石轮廓,淡赭色渲染山石,房舍亭榭隐见於山石之中,而后以大块面的石绿泼彩而成,墨色晕染自然,粗中有细,大气磅礴,挥洒豪放,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朦胧梦幻、世外桃源般之山中景色,赋予画面一种虚中见实、酣畅淋漓的氛围,大千此时对泼墨泼彩技法已运用自如,矿物颜料质感厚实,色墨干湿调合混融,变化微妙。水法、墨法和泼彩之法交相辉映,墨、彩韵致浓厚而层次分明,灵动流转而不壅塞阻滞,气势磅礴浑厚,透显出深邃的空间层次。

张大千曾说:「山水画不独要可以观,可以游,且可以居,乃臻上乘。」这是他的创作思想,亦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件泼墨山水巨构完成于一九七五年,正是张大千泼墨与泼彩山水画创作的鼎盛时期。本幅画作中,张大千主要以偏爱用石青、石绿等颜料进行爆发式的泼彩泼墨渲染,瑰丽明亮的色彩几近占据整个画面,水墨青绿交融;在画面的近中景开出山中平湖,远景的山峦山光云影。近处具象的小舟和人物,表达他仍寄情于中国画的传统精神,并将东方和西方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作品虽采用泼墨泼彩,但章法结构仍接近传统,内涵相类于古典山水格局,在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体的融合中,构建出一个缤纷灿烂,仿若梦境般奇幻的美景。

「泼墨泼彩,不仅是张大千继其集传统大成之后走向个人创新巅峰的画风;也是他去国十余年后,成功地将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风格结合当年世界抽象绘画潮流,开发出他独特豪放、法古变今、前无古人、走向世界画坛的伟大成就;更是传统与创新中国画的主要分水岭。张大千集传统大成的精品,固然代表其前半生的成就,但是站在历史宏观的角度,只有他泼墨泼彩的力作,最能代表他前无古人的历史地位。」——傅申《张大千的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张大千丈六泼彩巨制《江静潮平图》,问鼎之作

赞 (13)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