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在其一生的绘画创造中,以其山水画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傅抱石先生一生艺术创作有两个高峰期:其一是上世纪40年代以奔放豪迈的笔墨挥写“风雨”山水。第二次高峰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多作于“创作任务”相关的写生山水和毛泽东诗意山水。下面从庋藏多年先生数百件作品中甄选谨献傅抱石1958年作抒情遣兴之磅礴巨制《雲峯山下》,以飨藏家。237×118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傅抱石《雲峯山下》237×118cm
△傅抱石《雲峯山下》237×118cm
△傅抱石《雲峯山下》局部-1
△傅抱石《雲峯山下》局部-2
△傅抱石《雲峯山下》局部-3
△傅抱石《雲峯山下》局部-4
△傅抱石《雲峯山下》局部-5
△傅抱石《雲峯山下》局部-6
【题识】雲峯山下。一九五八年秋月傅抱石於南京。【钤印】老抱(朱文)、抱石之印(白文)
傅抱石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和美术教育家,新金陵画派的领袖和代表性画家,他的绘画艺术是我国二十世纪艺术成就的重要象征和标志。——南京博物院评
此幅《雲峯山下》作于1958年秋月,时年傅抱石先生54岁,正值年富力强之创作盛年。画中内容为傅抱石山水画的经典性画题,包括了临渊、听泉、观瀑等元素。此题材从1940年代始创作无数,或遣兴、或应酬,疾笔挥洒,发人意兴,忘乎所以,精品力作迭出。抒情遣兴,莫过于自己所擅长的题材,但如此幅这样的巨制佳构,较为少见。
此图山水近实远虚,层次分明,显示出画家对空间处理的娴熟把握。远景苍茫,寥寥数笔扫出山石结构,山间烟云明灭,四处弥漫。中景飞瀑直泻,壁立千仞,林木葱郁。近景巨石突兀,树荫下临流筑亭,溪流潺湲。抱石皴达到画家晚期信笔所至、皆成神妙的境地,挥洒自如,收放得法,形成粗放中蕴含精微的艺术效果,独具面目。画家不求笔墨技巧的细腻精致,而以粗犷的笔法、简洁的色彩展现出山川的宏伟气势,抒发了对祖国大地由衷热爱的情感。
整幅用色以水墨与赭石为主,并加花青。点景人物却用粉、白、青与赭四种颜色加以区分,堪为神来之笔。泉水、茅屋、水榭、草木,借由线条、明暗、色块的区别,在强烈的对比中和谐交融,亦营造出景深。可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
用画笔表现瀑布之难在于如何展示瀑布的源头——水口的气势。正是因为对水口有独到的表现方式,所以此图是傅抱石常常画也最为得心应手的题材。古人多以线描勾出水口,他弃之不用,而用散锋皴擦水口的山石,透过其布局衬托出流水的质感和动势,水的万千姿态瞬间凝固在画面中,令人浮想联翩。傅抱石每每提及,一个画家要有自己的“绝招”,也就是与众不同的笔墨技巧。只有对笔墨进行创新,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
对瀑布水口的创新是他体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深入观察自然山川,经过理性的思考、归纳而得来的,影响被及后世。画家对瀑布的描绘自然流畅,或放笔直扫,或细心收拾,粗犷中不失法度,工致中凸现神采,非常人能及。
画中四人立于草亭之中,沉浸在瑰丽多彩的山色与震耳欲聋的水声中,畅然忘返。似在倾听声若雷霆的水声,评点千峰竞秀的山色。如此美景,使得观者不禁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点景人物不大,却勾画清晰,衣纹须眉丝毫不爽。傅抱石常在观瀑题材的作品中点缀身着上古衣冠的文士儒生,目的不外有二:一是令观者仿佛置身其中,对瑰丽奇伟的景色感同身受,二是通过人物的渺小反衬自然山川壮阔雄浑的宏大气魄。画家的匠心独运引领着我们进入瑰丽的山岳河川,显示了其艺术超凡入圣的无边魅力。
此画集中体现了傅抱石山水画前无古人创作的二大特点:抱石皴和傅氏水口。《雲峯山下》在笔墨、立意和造境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品,无疑是傅抱石后期山水的一件精品力作。另外傅抱石解放后山水题材多于政治联系紧密,如此遣兴抒怀之磅礴钜制较为罕见。傅抱石及其艺术已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作为其山水画的典型代表且尺幅达25平尺,堪称傅抱石云水瀑布题材的巅峰之作,价值难以估量,今有幸首度释出,可堪胜缘,识者当宝之藏之!
相关作品拍卖价格
△1962年作 满身苍翠惊高风
尺寸:102.5×71.5cm
拍卖日期:2022-12-12
拍卖价格:5232.50万
△1963年作 听泉图
尺寸:110×53cm
拍卖日期:2019-12-02
拍卖价格:5186.50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傅抱石磅礴巨制《雲峯山下》,撼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