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臻化境——徐悲鸿佳构《天马行空》

徐悲鸿先生喜欢画动物,而一生画马独多。他画马用笔纵放淋漓,但造型结构却十分严谨。既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简洁与凝练,又能结合西画的块面与光影,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徐悲鸿1943作巨制《天马行空》,以飨藏家。100×103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徐悲鸿《天马行空》100×103cm

△徐悲鸿《天马行空》局部-1

△徐悲鸿《天马行空》局部-2

△徐悲鸿《天马行空》局部-3

△徐悲鸿《天马行空》局部-4

△徐悲鸿《天马行空》局部-5

【题识】一代雄风雷霆怒,万里疆天尽日驰。癸未长夏,悲鸿。

【钤印】悲鸿(白)、江南布衣(朱)、往来千载(朱)

【题跋】

1.张大千题:含英咀华,扬耀今古,钩玄提要,镕铸中西。罗郡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幸

2.于右任题:金刚山上云埋,鸭绿江心浪摆,卢沟月暗长城坏,胡马嘶风数载。三十二年七月,于右任。钤印:于、右任

3.黄嶽散人题:至哉人与马,有如云中龙。颐渊集句。 钤印:黄嶽散人

4.冯玉祥题:真骏马多活泼,志士乘之好抗倭。收复失地雪国耻,科学民主齐建设。冯玉祥题。钤印:焕章

5.柳亚子题:岂独人间一画师,欲还元气人淋漓,移山填海心原壮,戎翻断肠事己非。吴江柳亚子题。钤印:吴江柳亚子印。

【注】黄嶽散人,为何许人?尚待查考。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别署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国民党元老,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治军之馀,好写隶书,间作山水,有个人面貌。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更名弃疾,字亚子,以字行,书斋名羿楼,江苏吴江人。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擅诗词,与毛泽东多有唱和。

从题跋上看,此《天马行空》作于1943年,徐悲鸿48岁,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为筹集建院资金在重庆举办画展,义卖酬款。此图以潇洒苍劲的笔力写就战马飞驰而过,昂首天外的景象,奋蹄如飞,意气风发,整幅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虽少衬景,但坚实的笔法却成功塑造出了一匹威武奔腾的战马形象,这种形象实际上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徐悲鸿借马的形象表达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

此图空间感、立体感、真实感汇集一体,马的躯干以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勾勒,马的神韵由极具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传达,同时注重马的解剖动态,马头鼻骨、马肚四肢、面部阴阳转折都很是符合马的生理特点,就连胸部的肌肉也无不体现出马的矫健。画中骏马矫健剽悍、英姿雄发,不戴缰辔,象征着自由和力量。画中骏马正奋跃四蹄奔跑,使作品充满了张力。汇聚了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自由、解放而奋勇抗争的时代感情,同时也是徐悲鸿人格魅力的写照。

徐悲鸿以西画理解物象的体积结构,运用笔墨为马传神,这种绘画方式已不同于前人的创造。对骏马的体积感的合理把握,这源于徐悲鸿对西方绘画中解剖、透视原理的运用。徐悲鸿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还将西洋画的笔触跟传统没骨画法相结合,用浓淡有度的水墨表现骏马肌肉的质感,马鬃马尾处用浓墨干笔扫出,加上力透纸背的臀部线条,极富弹性和动感。使得骏马彷佛四蹄腾空几乎跳将出来,如此筋骨强壮、倜傥洒脱、风劲彪悍也彷佛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此作品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情性,同时充分掌握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往往使勾线能结合结构与明暗的因素而灵活用笔,运墨能考虑体积与块面的因素而决定落笔。从而使抒情和造型巧妙的合二为一,使整幅画面完美统一,成为一种笔墨的速写。这也是标志着徐悲鸿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的典范。徐悲鸿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探索出大写意马的笔法,到此画之年已经是驾轻就熟,已臻化境。

如此至臻至精之巨制,是当之无愧的旷世杰作、往来千载的不朽经典,堪称博物馆级别珍罕佳构,加之众多名家题跋,称其为传世孤品亦不为过,识者当宝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已臻化境——徐悲鸿佳构《天马行空》

赞 (2)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