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巨制《青绿山水八屏》,珍藏首选

启功先生的画名年少时就冠盖京华,他少年时遍临古代各家山水,几乎无一不学,无一不精。世人对启功身份的认同,往往集中于他的书法造诣。而启功的山水画作品,美的同样让人流连。启功早年主要以山水画创作居多,晚年则多见竹石题材的花鸟作品,山水画较为少见。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启功晚年传世经典巨制《青绿山水八屏》,以飨藏家。130×31cm×8。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青绿山水八屏》130×31cm×8

△《青绿山水八屏》

△《青绿山水八屏》之一二

△《青绿山水八屏》之三四

△《青绿山水八屏》之五六

△《青绿山水八屏》之七八

△八屏题识

【题识】

1.羊毫生纸画难论,的的山头墨几痕。 剩与元晖同一诮,烟云懵懂树无根。一九八九年夏日,启功。

2.孤石自何处,对之如旧游。氛氲岘首夕,青翠剡中秋。唐人句借题,己已年夏,启功。

3.深深庭院锁青苔,清閟高堂为我开。大点浓皴肥笔刷,云林从此不重来。苑北居士写。

4.古木无文章,中林有先伐。连倦而离奇,仙槎与禅筏。苑北居士写。

5.借君此地安渔艇,着我西窗听雨眠。苑北居士写。

6.变幻无如岭上云,从来执笔写难真。如今不复抛心力,且画源头洗眼人。坚净翁启功并题。

7.山阴高士图。壁尘随手一层遮,笼时岂為存题句,应是诗人语太夸。坚净翁启功笔。

8.渔翁最识其中趣,画笔惊人句可夸。元白功。

【钤印】启功之印(8次)

我小时是立志做画家的,因此从小我用功最勤的是绘画事业。在收到祖父的启蒙,我从十几岁开始,正式走上学画的路程,先后正式拜贾羲民、吴镜汀先生学画。并得到溥心畬先生、张大千先生、傅雪斋先生、齐白石先生的指点与熏陶,可以说得到当时最出名画家的真传。——《启功口述历史》

启功先生在世时即以书法家和学者名噪天下,但其书名掩了画名,使得少有人知晓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启功先生绘画上的启蒙老师是贾羲民,再经贾师推荐转投吴镜汀门下学画。上世纪三十年代又加入溥雪斋主持的松风草堂画会,与当时京城颇有名气的一些画家如溥伒、溥涧、溥佐、溥儒相结识,得益甚多。三十年代已名噪画坛,五十年代画艺已到成熟阶段。启先生走的是文人画一脉的路子,于米芾、元四家、吴门四家、董其昌等前贤均有涉猎,又能融各家笔墨于一体,而成自家体貌。

启功山水画极见传统的功力,勾勒皴染,无一笔不见功力,空灵淡雅之中,颇饶秀丽超逸之美。拟古仿古是启功先生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此八屏来看,也可以看出他取法古人的明显痕迹。画中山石上细密的胡椒点苔(特别是第七、八两屏),温润而了无火气的小青绿设色,深得文氏精髓。笔墨妍丽处还多了几分董其昌的神韵。山石的皴法运用董源巨然所创长短披麻皴,又如山石的皴法亦运用米家的米点皴法,而米氏皴法从董源的皴法变化而来。米点一般是墨色的,但启功先生创造性的化米点为彩点,青绿之点,这是启功先生为山水画史所作贡献。如此书画,远承古人风雅。无一笔不精,无一色不妙,可以说虽是拟古之作也是创新之作。画里境界,能与观者相亲。不可身临,足堪神游。

此《青绿山水八屏》作于1989年,此时作者77岁,正值艺术生涯晚年。画面中山势逶迤,层峦叠翠,开阔而高远。画面布景繁密,远山微云掩映,高山流水,水汽氤氲,房屋亭子小桥自然罗列于青山绿水之间,高士静坐于房中临江眺望,使画中自有一种清静的意韵。山上草木丰茂,郁郁苍苍,红树穿插其中,既是视觉的点缀,也展现了勃勃的生机。画面施以青绿,层层敷然,清新而不失古雅,实为妙笔巨构。每帧作品都精心构思,笔墨淋漓,毫无稚嫩之气,深得前人精髓,在对前贤画理透彻理解和相当成熟的技法修养之外,他还成功地将胸襟蕴蓄和品性发诸笔端,境界不凡。再加以每屏题识中皆有自作诗,使诗,书,画完美的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

启功的山水画作品中的山、水、树、屋等元素都散发着清贵之气。他笔下的山水,既有用浓墨重彩描绘的华丽画面,也有用淡墨水彩勾勒的素雅画面。无论是华丽的还是素雅的,都透露出一种高贵的气息。即便是对艺术和文学有极高敏感度和造诣的人,也很难用文字表达完全那种只能体会的清贵之气。这种高贵的气息并不只是因为画面本身的精美,更是因为启功在描绘这些元素时所注入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让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八条屏,渗透着一种书卷味,既包涵着渊博的学问修养,亦包涵了文人的逸气。把启功半生的临古、拟古、创作经验熔于一炉,画境新奇,境界开阔,落落大方,无不儒雅而净溢,淡雅而蕴藉,有浓郁的高古气息。可以说,这套条屏具有总结性,为启功晚年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更是其毕生绘画的集大成之作。如此绝无仅有旷世巨制,今有幸首度惊艳释出,必定独振千古,为珍藏首选,识者当宝之重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启功巨制《青绿山水八屏》,珍藏首选

赞 (2)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