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山水甲天下——齐白石《四季山水册》

齐白石(1864-1957)画山水不承宗派而师造化,也不喜欢清代画家的「平铺细抹工夫」。胸中自有「甲天下」的山水,把平凡景物点化成为不平凡的意象,寥寥数笔便将山水气象展现出来。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齐白石《四季山水册》十开,以飨藏家。50×34cm×12。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齐白石《四季山水册》

△鸬鹚

△风帆

△《万竹山居》

△《岱庙图》

△《借山咏馆图》

△《闲居图》

△《補裂图》

△《万里野屋》

△《山居图》

△《湖光帆影》

△《飞鸟暮归》

△《斜阳水渚》(沙渚鸬鹚)

题识:1.万竹山居。白石老人。印文:白石、悔乌堂、鲁班门下。2.三百石印富翁齐璜。印文:白石、齐璜敬写、悔乌堂、鲁班门下。3.借山咏馆图。白石老人。印文:白石、齐璜敬写、鲁班门下。4.闲居图。齐璜。印文:白石、齐璜敬写、悔乌堂、鲁班门下。5.補裂图。白石画。印文:齐白石、濒生、悔乌堂、鲁班门下。6.万里野屋。白石画。印文:齐白石、濒生、悔乌堂、鲁班门下。7.山居。借山咏馆者齐璜。印文:白石、齐璜敬写、鲁班门下。8.杏子坞老民白石画。印文:齐白石、濒生、悔乌堂。9.寄萍堂上老人白石。印文:齐白石、濒生、鲁班门下。10.借山老人白石。印文:齐白石、濒生、悔乌堂、鲁班门下。

此齐白石十开《四季山水册》,虽无年款,应作于1930年代。此册自署标题者六幅,即《万竹山居》、《借山咏馆图》、《闲居图》、《補裂图》、《万里野屋》和《山居图》。未署标题的四幅,根据内容可命名为《岱庙图》、《湖光帆影》、《飞鸟暮归》、《斜阳水渚》。册页的题材,大体源于白石老人的远游印象和家乡记忆,画法则来自在前人图式和写生基础上的创新。

齐白石游历大半个中国,但从未登过泰山,也没有到过山东。早年受明代画家沈周笔下《岱庙图》的影响和启发,先后创作多幅构图基本一致的《岱庙图》。此开画面由大山、岱庙和松树等构成,远山呈典型的齐氏“高桩馒头”样式,耸然直立,质感坚硬,辅以花青、赭红两色,浑厚滋润。岱庙遮掩在两棵松树下边,一座门楼、一圈院墙,墙内留出大片空白,究竟是气势恢宏的殿堂廊庑,还是郁色葱茏的参天古树,引人遐想。整幅作品拟古而自出新意,构图大开大合,在“简少、新奇、粗拙”中,给观赏者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湖光帆影》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之藏品《四季山水屏之一清风万里》几乎一致。这一类作品,以立轴为多见,描绘远近风帆颠簸于浩渺的波涛之中。此册有三帧画有风帆,另见《補监图》和《沙渚鸬鹚》。1902至1909年间,齐白石应友人之约,离开家乡,远游西安、北京、天津、上海、桂林、苏州、广州、钦州、北海、香港、肇庆、安南等地。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公路交通,人们出行主要靠水路。从湘潭到广东,先从湘江到武汉换轮船,然后沿长江到上海,再经东海、南海,转道香港才能抵达广州。

此开画面用笔凝练,远近风帆穿棱于浩渺的波涛之中,简略而透露着雅拙。齐白石几度过湖渡海,扩大了心胸与眼界,风帆表达的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豪情。湖光帆影蕴含着对远游、思归和壮游的追怀,直率中蕴含着智慧。涟漪的湖光和渺渺帆影,湖水的用笔一任自然,简淡随性,显示出其书法艺术的高度。

《飞鸟暮归》一开描绘的是古诗中「斜阳古树看鸦归」的意境,描绘出一群乌鸦飒飒归巢的情景。这与白石老人对家乡的印象有关,其48岁时就画过古木寒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鸦是孝的表现,乌鸦反哺代表的是孝的精神。乌鸦是齐白石擅画的题材,多次画鸦,甚至为书斋取名为「悔乌堂」,这幅作品暗含了画家提倡的尽孝精神。作品用笔简洁而富有诗意,墨色讲究,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强化了晚归的鸦群和幽静的天空之间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秋冬山野清旷悠远的景色。

《沙渚鸬鹚》是齐白石爱画的题材之一。这可以追溯到1904年。那年,他跟随老师王湘绮游江西,在途中见到沙洲上的鸬鹚,以后就常画这种水禽了。此册有三帧画有鸬鹚,另见《万竹山居》和《闲居图》。鸬鹚俗称鱼鹰,能潜水捕鱼,各地渔人都喜欢饲养它们。白石画鸬鹚,大抵配以秋水、沙渚,有时还以柳岸、农舍、远山、落日作背景,是山水画,又兼容了花鸟画的因素。秋色空明,水天一色,鸬鹚嬉水,这是一幅多么自由惬意的美景!

《万竹山居》一开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文人的理想乡间隐居生活,这件作品中包含着齐白石对家乡的回忆。作品中农舍四间,门前屋后遍种竹林,屋前是一泓清流,好像就是家乡的星斗塘,屋后遥见巍峨的群峰,好像就是风景秀美的紫云山。前有活水,背靠高山,近处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几只鸬鹚在水中嬉戏。墨线勾画的小桥引发出人烟气,这一切构成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意境。

《万里野屋》为此册中的唯一一件雪景山水,其构图及设色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之藏品《四季山水屏之一白高天下》几乎一致。这幅雪景画出了雪的清亮、蓬松和厚重感,前景以书法用笔写下的飘动的柳枝是要被雪压断的垂坠之感,整幅画面灰暗冰冷,中间那用赭石和朱砂调色画出的红窗茅屋及旗帜却又令人在冬天里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境。这件作品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借地留白的方式来表现皑皑白雪,并且用焦墨画出局部的阴影,黑白对比更加分明,构图用笔简洁,给人平远旷达之感,体现出齐白石删繁就简的审美意趣与追求。

其它自署标题者各开,不在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白石老人曾为娄师白作过一幅《补裂图》,作品描绘了一个在庭院中缝补衣服的老妇人。此册页其中一开以《补裂图》来命名,尚属在山水画中首次得见。

这组册页中表现的基本都是齐白石山水的常见元素,落日、红霞、小桥、竹林、远帆、枯木、松林、红树、寒鸦、鸬鹚、池塘、垂柳、房屋、水波等。特别是包含有老人画山峦的三种简化符号:三角形、浑圆馒头状圆形和长方形。对于这些元素的表达,齐白石有一个似与不似的思考。他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所以这套册页,好在似与不似之间,虽然乍看有些粗疏简淡,以大写意为主,其实最难。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似与不似的思辨,雅与俗的协调,正是白石对这一命题的回应。这一理念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上世纪30年代,齐白石已进入创作盛期。所谓盛期,是指老人衰年变法后,艺术上全面成熟的时期(约30—40年代)。他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突出特点,一曰简少—物象简少,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二曰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人物,都奇异不同寻常。白石钦佩有“有奇思”的石涛,“怪绝伦”的金农,自己也主张“扫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册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总之,这套册页画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决不同于缺乏真实感受的摹仿之作。其章法、笔致、构成的妙趣,体现了他所说的“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的艺术追求。

附: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屏》之其中六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胸中山水甲天下——齐白石《四季山水册》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