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画经历了意识形态的改造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特别是山水画和人物画方面,出现了许多以革命圣地、领袖人物、祖国建设新貌和祖国壮丽河山等主题蔚成风气。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以及以北京李可染为代表的山水画派在这一时风中迅速崛起,何海霞便是这一画学潮流中的代表人物。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何海霞馆藏珍罕钜制《江山如此多娇》,以飨藏家。145×360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何海霞《无限风光》
△何海霞《无限风光》局部-1
△何海霞《无限风光》局部-2
△何海霞《无限风光》局部-3
△何海霞《无限风光》局部-4
△何海霞《无限风光》局部-5
△何海霞《无限风光》局部-6
△何海霞《无限风光》局部-7
题识:无限风光。海霞时客西京。钤印:海霞(朱文)。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字海霞,以字行。北京人。早年从师张大千学画,1946年随其入川写生。1956年调入陕西美协从事专业创作,为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之一。1983年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不久调北京中国画研究院。擅长山水,亦能花卉。其创作往往将青绿工笔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立意新奇,笔力雄健,风格浑厚而不失秀丽。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第一个武装斗争的根据地,有中国革命红色摇篮之称。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因弥漫的云雾如同汪洋,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1965年5月,在阔别多年以后,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再一次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他老人家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毛主席曾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回忆起38年前的这段历史,心情总是非常激动。为了创建这块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想回井冈山看看,一别就是38年啊,我的心情和他们一样高兴、激动,没有过去井冈山艰苦的斗争,就不可能有今天。
毛主席一行人经过黄洋界的时候,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全部都是崇山峻岭。就是在这个地方,曾经记录了一次非常壮观的战役——黄洋界保卫战。毛主席评价说,那是非常关键的一仗,它不仅保卫了根据地,对后来的革命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黄洋界极其险峻。一九二八年秋,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为了减少伤亡,保存自己,还建筑了工事,击溃敌军四个团的进攻,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毛主席对井冈山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次回来感触颇多。毛主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胜,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这首诗是毛泽东1961年9月9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本作题识“无限风光”一词即取自毛主席1963年发表的这一诗作。该诗一经发表,便有很多画家以此为题进行创作。从画中指示牌“黄洋界哨口工事旧址”来看,本作描绘了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黄洋界所看到的壮丽风景,借此寓意井冈山黄洋界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画中山底的高压线、跨河大桥和山腰的盘山公路及是当时流行的绘画形式符号,亦是毛主席诗词中所说的“旧貌变新颜……高路入云端”。同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点缀这些形式符号用来表现祖国建设新貌,极具时代特色。《无限风光》是那个特殊时代政治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体,代表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始终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件巨构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意也好,诞生契机源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诗意也罢,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本作是毛主席诗意画的巅峰巨制无疑。何海霞人物画市场上流通的极少,此作人物众多,有裹着白头巾的井冈山老表,佩戴红领巾、腰系配有手枪武装带的少先队员,携带斗笠上山下乡的男女知青及穿着绿上衣的男民兵,有很强的时代感,皆为特殊时期经典的人物形象,作为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 ,作者包含激情地用线描(主要是铁线描)、皴擦和色彩等功力深厚的传统笔墨技法和精准传神的造型将六位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可见此作亦是何海霞人物画巨制无疑。
何海霞此幅《无限风光》虽无年款,综合判断应作于上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何海霞在创作上更注重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发掘和提炼作品的深刻思想主题,不断扩充作品的艺术与文化含量,鸿篇巨幅反映出何海霞博大心怀和深邃的艺术魅力。纵观全图。苍松矗立,奇峰巍峨,云岚环绕,浮云飞动,山顶处是山花烂漫——映山红,象征着革命精神及革命胜利的欣欣向荣景象,伟人屹立于山巅之上,真是天人合一,大有指点江山之势,画面雄伟大气,气势磅礡,构图严谨,笔墨雄健,立意明确。寓意深远。
这种画面,和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句属同一境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单纯热烈的革命浪漫色彩,在视觉上引发精神上的愉悦与振奋。这,应该是何海霞在本幅作品上匠心独运之所在。
此幅作品,运用了全景俯视的构图,山石以青绿加金碧的敷色描绘,先染色后勾皴,打破了旧有的先皴后染的青绿法,又以泥金勾皴山石轮廓纹理,突破旧法中以金钱勾勒的单一性,丰富了金在青绿山水中的作用。画面以极大的气势、极重的色彩、极丰富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扎实的传统功力与现实的山水结合得那样天衣无缝,同时,色彩与水墨,北方画派的雄健有力与南方画派的温润秀美,同样在画中得以完美的融合,使作品极富有生命感。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画家用笔的笔化,用墨的变化,还有他构图穿插的变化,云雾水气的穿插变化,这所有的丰富性都给人一种磅礴中不失亲切的审美感受,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乱云飞渡中挺拔的劲松,屹立盘石之巅的人物,面对飞云山巅,泰然自若,何海霞画的是心中真山水,对祖国山河的一腔热爱,画的是革命圣地的山水,更是心中的红色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把弘扬红色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念兹在兹。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今天,此作品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此作不仅是那个年代领袖·人民主题绘画的经典巨制,亦是毛主席诗意画的巅峰巨制,亦是何海霞青绿山水巅峰巨制,亦是其人物画巅峰巨制,更是美术史上红色题材经典巨制。《无限风光》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将画家吞吐山川的大笔墨,拥抱时代的大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属先生极经意之作,洵为难得。今有幸首度释出何海霞此红色经典鸿篇巨制,不排除有其作品价格创造出市场新高的可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红色情怀巨制——何海霞《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