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开今——田世光精品《花鸟四屏》

田世光 (1916~1999),号公炜,北京人。著名画家,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和齐白石诸先生。擅花鸟兼及山水。精工笔,亦作写意。作画既承传统法度,又不拘一格,画风清新秀雅,生前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其艺术复兴宋元工笔传统,融合双勾重彩技法与现代审美,开创田家样风格‌。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田世光纸本立轴《花鸟四屏》,以飨藏家。126×36 cm ×4。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田世光《花鸟四屏》

△田世光《花鸟四屏》之春风

△田世光《花鸟四屏》之相思

△田世光《花鸟四屏》之秋鸣

△田世光《花鸟四屏》之长寿

题识:1.春风。田世光于柳浪庄上画。2.相思。公炜田世光作于柳浪庄上并记。3.秋鸣。田世光写于柳浪庄上。4.长寿。公炜田世光作于柳浪庄上。钤印:公炜(4次)

中国花鸟画发展于盛唐五代,到了宋、元之际达到高峰。勾勒工笔花鸟画至明、清两代,受到文人写意画的冲击,至咸、同年间渐成绝响。田世光师承张大千、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潜心研究宋元双钩重彩花鸟画技法,并赋之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田世光的艺术将古典工笔的严谨与时代审美结合,为花鸟画注入鲜活生命力,其开创的柳浪画派至今影响深远,堪称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史上的里程碑。三四十年代,田世光的工笔花鸟在北平画界就已具声誉,由于他长年潜居田园,淡泊名利,以「柳浪庄人」自居,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追求着艺术的纯真,其作品以‌精微细腻、设色典雅‌著称。

本作款识中所提柳浪庄即今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田家世代居此,故而田世光常称此地旧称。柳浪庄故地对田世光的艺术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这里传说曾遍植柳树,鸟语花香,微风拂过,柳浪闻莺。背靠玉泉山,依傍昆明湖,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其自然之美陶冶人心,田世光之花鸟艺术由此得益颇多。此间还有一则逸闻,关乎柳浪庄与田世光恩师张大千之谊。1946年,田世光在颐和园听鹂馆拜于张大千门下。为答谢张大千的教诲之恩,又囊中羞涩无以为报,只得捕捉柳浪庄的土产麻雀,知道老师喜食炸麻雀,为此常烹与老师品尝。张大千则称田世光为贤弟,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世光。由此可见田世光与张大千的师生之谊笃厚。

此作虽工笔重彩但仍富于秀丽文儒之气息。画中植被「清绝秀巧,生意盎然」,柿子树、石榴、寿桃之类均以斜线出之,穿插生动而自然。鹦鹉、太平鸟、黄鹂、山鹊等或伫立枝头,啾鸣传讯,或展翅俯冲,生机勃勃。作品是在画家创作状态极佳的情况下完成的,笔底勾线稳准劲畅,中锋骨力与流美韵律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生动灵妙,不能不让人佩服画家的精湛技艺。每屏中两只活灵活现的小鸟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画家笔下的小鸟姿态活泼、羽毛素雅、楚楚动人,一静一动之间,不得不让人佩服画家的精湛技艺和对画面的苦心经营。张大千‌曾说:世光画鸟,得宋人法度而活之,翎毛如生,顾盼有情。此《花鸟四屏》是画家践行宋元笔墨,融汇时代气息的佳作,更是画家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田世光与于非闇、俞致贞并称「现代工笔三杰」。作为失传数百年的工笔重彩画法的异代重光者和现代工笔重彩大师,田世光的作品既蕴含有浓厚的古典功底,更体现出破茧重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富有探索精神的他,根据自己的艺术旨趣,大胆吸收百家之长,革新技法,逐步形成了在鲜艳中含有幽雅气氛的独特风格。

田世光一生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造诣深厚。他使失传了三百年的宋元画派工笔重彩花鸟画画派得到新的发展、突破,并在艺术创作中发扬光大。他以饱满的热情不断深入生活,体验自然。通过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大量充满蓬勃生机、富有不朽生命力的花鸟画,深受人们的喜爱,为复兴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作出了巨大贡献。田世光以「丹青妙手」复刻古法,以「承古开今」再造新境,笔下花鸟「形神兼备」而「自成一格」,堪称工笔花鸟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里程碑式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承古开今——田世光精品《花鸟四屏》

赞 (2)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