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敲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槌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槌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首场交易——1992北京国际拍卖会。之后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便展开了自己的精彩画卷,26年来既有万紫千红的春天,也有寒风萧瑟的冬天。

谢稚柳敲响第一槌

大家印象中的拍卖在国外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却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实则不然,拍卖的交易模式早在1874年便出现在上海,只不过文物艺术品拍卖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模式。1986年,广州率先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拍卖行。1989年3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中明确要求:“在若干中心城市试办拍卖市场,开展各类公物的拍卖业务。”199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决定改革现行的公物处理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公物处理的公开拍卖制度。随着诸多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国内的拍卖活动由沿海向内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而拍卖的服务领域、范围也在逐步拓宽。

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先河的北京国际拍卖会也在1992年10月11日举槌。尽管按照当时施行的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除指定单位收购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文物收购业务。但经多方联系和努力,上至商周青铜器、下讫近现代书画以及明清官窑瓷器、玉器推上了此次拍卖会。

张宗宪手执一号竞投牌竞得首件拍品

张宗宪手执一号竞投牌竞得首件拍品

据原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拍卖史专家赵榆回忆,此场拍卖地点是在21世纪饭店剧场举行,“北京市文物局找我特邀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莅临指导,并从香港邀请胡文棨来主持拍卖。那个时候并没有幻灯片播放,而是卖哪一件东西就把哪一件东西举出来,最终实现成交额300万元。”

其实,就在这场拍卖会之前的当年8月,地处上海的朵云轩率先注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其于次年6月20日在上海举办首次艺术品拍卖会,由艺术大师谢稚柳亲自敲下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真正意义上的拍卖第一槌。

“由于没有经验,而当时的朵云轩掌门人祝君波又力主培养自己的拍卖师,所以他们不惜投资,到香港观摩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现场,学习拍卖技巧,回来模拟排练。”赵榆说,“首场拍卖会印制了5000册图录,3天时间被索要一空。拍卖预展在上海美术馆进行,门票20元;拍卖会在希尔顿酒店举行,入场券80元。就这样,仍然是一票难求。当时,海内外著名收藏家、同行,如张宗宪、罗仲荣、蔡泰和、王仲方、秦公、王雁南、甘学军、米景扬等五六百人挤满了拍卖大厅。最终该场拍卖会成交额达835万元,成交率为74.5%。此前,朵云轩一年的利润也只有100万元左右,此场拍卖会的佣金即近200万元,再加上有些拍品是朵云轩提供的,都卖出了大价钱。参加拍卖会的同行坐不住了,秦公、王雁南、米景扬纷纷赶回北京,抓紧筹备成立他们自己的北京翰海、中国嘉德、北京荣宝拍卖公司。”

2007年至2017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数量及全年成交总额变化表

2007年至2017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数量及全年成交总额变化表

著名书画收藏家、经纪人、策展人蒋再鸣当年也参加了朵云轩的第一拍,他清晰地记得:“张宗宪先生举一号竞买牌,最终一号和最后一件拍品都由他竞得。第一号拍品是丰子恺的《一轮红日东方涌》,起拍价2万元,因是首次拍卖,内地买家加价都是几百元几千元,但张先生一口就上万元地加,最后以11.5万元竞得此画,此价也创当时丰子恺作品的最高价。那时我们才明白,原来市场上身价一两万元已经觉得很高的画作,在拍卖场上能卖到这么高。所以既坚定我的收藏选择,而且以后的购藏之路也锁定在拍卖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谢稚柳敲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槌

赞 (2)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