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5月,梵高割掉左耳遭到阿尔勒居民的抗议,到圣保罗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身处精神病人之中,梵高的内心似乎得到了些许宁静,他写信给妹妹说:“虽然这儿有些非常严重的病人,但我平时对精神病的害怕和恐惧反而大大减轻了。”梵高心灵的安稳和平静,让他的绘画艺术突飞猛进,并不断探索和创新,迅速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梵高油画《第一步》100.3×161.3cm
初次欣赏梵高的这幅临摹之作,我的眼光只停留在小女孩、父亲和母亲,人生第一步,母亲的搀扶,父亲的鼓励,抬起小脚迈出第一步的成功喜悦的大幸福,波及到父母双亲,一幕亲密的家庭劳动的场面,多么幸福,多么让人羡慕。
不久后,再次欣赏,我更关注画面的色彩和笔触,梵高独创的弯曲旋转的笔触,让他的绘画语言的触角延伸到别人未曾触及的区域:湛蓝的天空,明媚的夏日花园,屋后篱旁一树繁花,蔬菜嫩绿新鲜,金黄的阳光映射下的灌木和劳动工具,最后集中到父母天空一样的服装蓝,父亲背后的云朵白,我不禁浮想联翩:摘下天上最美的天空云朵,送给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女儿,做生命礼物。
梵高的这幅画,我突然想到自己父母和我们自己。耳边就有了自己和两女儿,已经没了记忆和未曾忘记的呼唤:爸——爸——,那个稚嫩的童音,蹒跚而来,转瞬之间,我已过了不惑之年,我的父母也过了古稀之年。我的孩子也渐渐长大,我永远忘不了的就是在自己和孩子每一个第一步背后都有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加油和打气。这才是人生过程中最美好的和谐和温暖。
△左为米勒作品,右为梵高作品
这幅梵高临摹米勒《人生第一步》,梵高传记中说,他一直将米勒的作品看成自己的绘画检验标准。在梵高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精神病医院,住院养病的这段时间他临摹了20多幅米勒的画作,《人生第一步》就是其中一幅。这幅画并不是根据米勒1858年的粉彩画原作(现藏于密西西比州劳雷尔劳伦·罗杰斯艺术博物馆)创作的,而是临摹自一张正方形的照片。
他在副本上面打上格子,然后按比例在画布上进行创作。梵高称这些临摹作品为“即兴作品”或“译本”,并将这种手法比作是音乐家对作曲家作品的诠释。他写道,这“即兴创作的色彩”主要是基于对米勒作品的回忆完成的,而“这种记忆……是我自己的诠释”。尤其提到这幅展出作品时,他谈道:“用油画的形式重新表现米勒的素描作品可能是很有趣儿的事,也可能会因此诞生一系列有趣儿的作品……米勒这幅作品多美,‘人生第一步’!”
翻出米勒的原作《人生第一步》,与梵高的临摹之作相比,不说色彩和笔调,简直是一模一样。但就表达的绘画情感,与米勒的悲观的主题灰,黯淡的宿命认定,悲凉的乡村风景,我更爱梵高的色彩鲜明。蓝黄白绿的自然本色,夸张变形的笔调,让人时时感觉到生命的跃动,平凡中充满大爱深情,这才是天才画家梵高,倾吐到画作,带给世人来自生命最深处不肯屈服的绘画语言中最震撼人心无声的呐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梵高油画《第一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