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鲁迅一生的600多万字著作,均用毛笔写成,无论书稿、书信,还是日记,从无懈怠之笔。郭沫若1960年为《鲁迅诗稿》作序时对鲁迅书法有过这样的评价:“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逐唐宋,直攀魏晋。是信为鲁迅先生写给其学生李霁野的一封亲笔信,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 鲁迅信札【本站藏品】
信札说明
1、内文:霁野兄:
有寄请华兄一口,托他一些事情,不知地址,今寄上,希兄转寄为荷。日前寄上《文学与批评》一包,并送作者照片一枚,想己收到了吧。
迅上
十一月十七日
2、信封:无
3、信中人物
写信人: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精神的发扬人。
收信人:李霁野(1904年4月6日—1997年5月4日),鲁迅的学生,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的叶集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鲁迅研究专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翻译了大量苏俄文学名著和英美文学名著,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简·爱》等世界名著、小说和诗歌,在海内外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任南开大学外语系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主席,曾当选为天津市和全国政协委员。
4、信札点评
在笔者看来,尽管鲁迅没有刻意去研究书法或成为书法家,但其书法成就很高。
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期间,他经常读碑,接触历代各种书体,并从中体会、认识书法的真谛,形成了一种高超的赏鉴艺术的独特眼光。更难能可贵的是:鲁迅一生的600多万字著作,均用毛笔写成,无论书稿、书信,还是日记,从无懈怠之笔。如他的日记,居然找不到一处涂改,即使在他患病时,仍一丝不苟,字字精神。这样的书法训练,大多专业书法家也难望其项背。
对于书法,鲁迅有自己的美学追求。对笔法墨法并不过分讲究,对点画结构并不刻意追求。他以平缓、舒朗的心态作书,以情为造,以心为法,以性为家,行笔优雅,不以势胜,恪守文化的内敛,余味淳厚,意境深远,达到了高度个人化的生命形态和精神风采。他用理性思考,他又觉得理性的沉重,他以自己的禅趣书法又一次赞扬了感性生命的率真、执着,孩童的天性、单纯,他沿着这条清幽雅逸之路再次走向自由。
鲁迅信札拍卖
目前,鲁迅的墨迹多数被国内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能在民间流传和流通的凤毛麟角,故各地拍卖市场上很少见到鲁迅的手迹。
2013年5月一页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尺幅22.5×29.8厘米,不到一平方尺,此《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共辑录先秦至隋代古小说36种,且加以校勘,为研究唐代以前小说的重要参考书。最后出人意料地以690万元高价成交,轰动拍坛。
△ 鲁迅 致陶亢德信札 (2013年嘉德655万元成交)
同年11月,嘉德又推出了一页《鲁迅致陶亢德信札》,尺幅更小,为16.5×22.8厘米,不到半平方尺,该信为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8日致陶亢德的一封信,鲁迅在信中讨论了关于学习日语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最后该信札以655.5万元成交。2015年北京匡时国际又觅到一件鲁迅《行书偈语》立轴, 尺幅24×20厘米,也是一平尺不到,尽管艺术市场近年来调整态势明显,但该作上拍后,成交价仍高达304万元,由此可见鲁迅的墨迹价值不菲,已非一般藏家能问津。
鲁迅信札,真可谓家书抵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