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后期,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在山水画创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绘画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元季四大家”。
元四家中,以黄公望年齿最长,并直接聆受赵孟頫的教导,又开始寄画以乐的门径,故列为四家之冠。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人,元朝画家。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黄氏为养子,这位黄公年已九十,膝下无子,得子万分欣喜,笑道:“黄公望子久矣!”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字子久。
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的山水画从技法面貌上而言,有两种风格类型,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中说:“大痴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
《天池石壁图》和《丹崖玉树图》是他浅降山水的代表作,两图手法略同,均为重峰叠岭,高松层崖,山峦树木的造型和勾勒法源自董、巨,笔法变繁复为简疏,多用干笔皴擦,化宋人的实质为虚灵。
再皴染后再用清淡的赭石花青渲染,即所谓“浅绛法”。赭石和花青具有温暖和沉静的视觉色感,很适宜表现江南青丽明洁的山光树色,也符合元人清逸的审美观。由黄公望所创立的浅绛山水,很快在元代流行,并为后世所崇尚和发扬。
此图描写江苏常熟虞山名胜天池石壁的秀丽风光。画中层峦叠嶂,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纵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资。天池在画面右上部,池上有水榭,两岸石壁对峙。
山下林木茂密,数间房舍散落其间,左下两株高松耸立。山涧泉水,汇成一潭。潭水之上置水榭小桥。构图繁而用笔简,笔墨浑厚华滋。设色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晚年浅绛山水杰作。
此图是黄公望代表性作品之一,整幅画面体现出黄公望山水风格的特点。画面高山耸立,树木葱郁,展现出“丹崖玉树”的景象。远处高山之上云雾迷蒙,萦绕山峰,峰石之间植被丛生,山腰上树木茂盛,蓬勃的松树在岩石间顽强求生。
万树遮蔽下的殿阁半隐半露,前景左侧一颗松树盘曲而上,高耸参天;右侧小桥横卧,一隐士策仗寻幽。用笔简劲洗练,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正如清代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图绘高岭竞力,层岩蜂起,丘壑峣峥,冻树萧瑟,表现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笔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
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干如“竹根”,树枝如“花鬍”。用笔洗练,构图新颖,平中寓险,层次分明,虚实相生,风格雄奇。为黄公望晚年水墨山水画之杰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元四家中,黄公望的独到之处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