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九十年代,在商业广告与文化海报的冲击下,宣传画逐渐尘封为一个历史性的名词,但近年来又重获收藏者和研究者的重视,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平面设计类型。
1952年以后,华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室是上海唯一的专业宣传画创作机构,从这里走出了丁浩、钱大昕、哈琼文、翁逸之、杨文秀、游龙姑等一批名家名手,逐渐成为领先全国的设计中心。“大跃进”期间,空前繁荣的宣传画形成了社会主义图像生产与传播的高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源自苏联的视觉传统中注入了新的民族风格与时代主题,其扛鼎之作就是哈琼文的《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出版于1959年,是为建国十周年而作。第一个月内即印刷3次,印数一次比一次高。出版期更是延续五年,全张、对开、16开、32开累计印数达250余万张,受欢迎的程度在宣传画中实属罕见。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前景是一对参加游行的母女,女儿坐在妈妈的肩膀上,二人雀跃着眺望远处的华表,背景是飞舞的鲜花与彩带,笼罩在一片温馨的淡紫色之中。此作的构思来自于上海“五一”庆典中盛大的群众游行场面。哈琼文后来回忆说:“妈妈们、孩子们‘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彩色气球、鸽子飞翔在蓝天白云之中,这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并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当时的报章曾用“哈以巧胜”来形容哈琼文的设计风格。所谓巧,即是以创意见长。《毛主席万岁》作为他的代表作,创意奇崛之处有二。其一是这对母女非同寻常的形象。母亲身着高雅的黑丝绒旗袍,佩戴鹅蛋形的玛瑙胸针和柔美圆润的珍珠耳环,发髻插花,指尖修长。女儿的打扮则很洋气,穿着印有热带鱼图案的连衣裙和漂亮的皮制凉鞋。这是光采夺目的城市女性第一次作为主体形象出现在宣传画上,在此之前多为农妇、女童、女职工、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哈琼文的处理技巧是微妙的,他笔下的城市女性体态优美,唇红肤白,保持了优雅的风度和美丽的妆扮,但又褪去了脂粉气和富贵相,体现出建国初期较为健康质朴的时代气息。其二就是经由社长李槐之的提示,哈琼文大胆去掉了毛泽东的黑白像,用左上角的华表取而代之。这种大胆的构思打破了图解式的单调手法,将领袖与国家合二为一,意蕴丰富,更深刻的表达出全国民众对新政体、新社会的热爱与期待。
《毛主席万岁》在人物造型和图像程式方面冲破了教条陈规,让这个原本最“政治”的宣传主题散发出最温暖的人性光辉,其智慧与勇气足可令后人津津乐道。也正由于这种特质,此作的图像后来被各行各业频繁引用与传播。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将口号修改为“和平万岁”后送往哥本哈根举行的1960年国际妇女大会,广受欢迎,丹麦方面向中国文化部要求订货30万到40万份。
到了“文革”期间,这幅轰动一时的宣传画被诬为“美化资产阶级的大毒草”,哈琼文也被批判为“黑线人物”。他愤而自杀,幸被抢救脱险,却已眇一目。改革开放后,此作重获赞誉,原稿现陈列于中华艺术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哈琼文宣传画《毛主席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