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式廓素描作品《血衣》欣赏

王式廓是一位热爱农民,热爱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画家,被誉为“农民画家”。他的作品备受徐悲鸿称赞,被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誉为可与俄罗斯画家列宾并列的画家。《血衣》是王式廓呕心沥血浇灌出的代表作。这一规模宏伟的艺术工程,开始于1950年,前后历时23载,包括10年间为《血衣》创造的百余幅人物素描系列作品及1959年完成的大型素描作品《血衣》,包括以后陆续完成的73幅油画人物肖像等系列和最后未能完成的大型油画《血衣》。油画素描稿《血衣》尺寸为192.0厘米×345.0厘米。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王式廓大型素描《血衣》

王式廓素描作品《血衣》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73年5月23日,在河南巩县农村,29天连续作画74幅的王式廓,突发脑溢血,倒在自己的画架旁,粗大的手还紧紧地握着一只画笔。一代名师静静地走了,人们痛惜这茫茫苍穹中一颗巨星的殒落。王式廓(1911—1973),山东掖县人,1932年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1933年又到杭州艺专;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40年代初到延安;解放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

《血衣》初期草图(第一稿)

《血衣》初期草图(第一稿)

画家以生命为代价对艺术的完整性作出了不懈的追求,他深入到生活中,为《血衣》的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画了大量的农村老汉形象,可以说,他是在大量的农民肖像写生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练、酝酿了《血衣》的人物。对于这幅巨型主题性情节绘画来说,追求艺术的完善性,其难度远非小品所能比拟的。

《血衣》初期草图(第二稿)

《血衣》初期草图(第二稿)

《血衣》是时代的产物,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重要瞬间,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亿万农民几千年来的命运,成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作品所着力把捉的是土地改革运动中,受剥削、压迫最深的雇农、贫下中农刚刚发动起来,与地主展开斗争的关键时刻,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

《血衣》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通过自己对艺术形象强烈鲜明的感受,对人物造型的准确的把握,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达到认识和表现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形似与神似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一。《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人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王式廓《血衣》油画稿 中国美术馆藏

王式廓《血衣》油画稿 中国美术馆藏

双人头像(未完成)纸板油画

双人头像(未完成)纸板油画

此幅肖像画是王式廓先生最后一幅作品。1973年4月下旬,为创作大型油画《血衣》,王式廓先生到河南巩县搜集素材,在当地29天连续作画74幅。1973年5月22日下午,在画这幅农民肖像写生时,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手握画笔倒在画架旁,次日,先生与世长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王式廓素描作品《血衣》欣赏

赞 (305)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