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第四期“诗意画境——从四川走出来的艺术大师石鲁”在成都画院翰林厅举办。让我们随同他的女儿石丹一起去近距离了解他。
△石鲁作品《忆行商山所见》,宁静唯美而令人神往!【本站藏品】
石鲁(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当代中国画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讲座现场
父亲的爱国情
在石丹看来,父亲不仅是一位绘画大师,更是一位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热血青年。这一生,父亲都在用画笔描述他最爱的国家,记录他眼中国家所经历的一切。可以说,在父亲一生的经历中,父亲的爱国之情最令石丹动容。
1939年,父亲选择退学离开四川,拿着200块大洋只身一人奔赴陕西前线,此后一生便留在了三秦大地,而那年父亲才19岁。谈到这里时,石丹声音显得有些哽咽。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和投奔革命之间,父亲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这也意味着父亲放弃了自己的绘画求学生涯,他爱绘画,但他更爱国家。石丹分享,父亲在延安时期,为了革命,什么都做,也创作过木刻画。1946年,父亲正式成为党员,这是父亲最高兴的事,也让石丹从父亲身上了解到他对国家脱离不舍的深厚感情。
父亲的绘画情
石丹亲眼目睹过父亲对绘画的情感,尤其是父亲晚年对绘画的坚持让她记忆深刻,现今每每回想起来让石丹都有点小感动。
石丹讲,父亲对绘画的情感很深,从年少时期就开始了。比如,父亲小时候会经常偷偷钻进家里的藏书楼模画临帖,当时去外边学画画也是父亲的唯一愿望。石丹介绍,父亲在1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成都“中国美专”中国画系学习,成为该校年龄最小的学生。之后加入抗战后的父亲不仅没丢掉绘画,反而更加努力。石丹举例说,在陕甘宁边区,父亲经常背着自制的画板为当地的老百姓以及老红军、小八路画素描速写,没有颜料和纸张作画,便搞木刻,父亲为此还因为勤奋和努力出了名。石丹同时表示,绘画陪伴父亲度过了一生,已经成为他身体里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父亲的人格魅力
讲座中石丹用了许多话来形容父亲,但她最后说的还是这一句——他放任无羁的性格,引导了艺术中的自由精神,他一生都向往思想自由和艺术发展自由,他的人格魅力,不仅表明了他是艺术上、思想上的强者,还体现出他承受信仰和命运相悖的悲剧而无悔无馁之心。
石鲁,用笔速写着他这一生对国家、绘画、生活的情感,我们现在知道了他,今后将永远记住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艺术大师石鲁诞辰100周年 ▏女儿石丹谈眼中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