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傅抱石的域外写生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引领风尚的大家。近代山水画更是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出现了李可染、傅抱石、关山月等代表画家,他们将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兼收并蓄使表现题材也更加丰富,为近代中国画域外写生开创了先河。

傅抱石曾在青年时留学日本,在那里学习了西方传入的艺术观念和绘画方法,他的作品中也结合了一些西方绘画的元素。傅抱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选择接受外来绘画要素,同时也有意识拉开与日本画、欧洲水彩画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从选择到接受再吸收与转化的过程。

1957年作 返布拉格途中雨景

1957年作 返布拉格途中雨景

1957年,傅抱石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罗马尼亚进行交流访问和举办展览,并在当地用中国画进行写生。他开始思索如何运用中国的笔墨来表现外国的景色,并且充分利用中国画的材料以及笔墨的形式来表现异域山川的特点。在他的东欧写生作品中,主要以泼墨的方法来表现异域风景。在运用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上,将水彩画的技法结合到作品中,给人以新的视觉感受。

傅抱石《布拉格宫教堂》

傅抱石《布拉格宫教堂》

我们可以在傅抱石欧洲写生一系列作品中看到画面中都会出现独具欧洲风景特色的建筑,高耸的教堂,古老的城堡,还有红瓦白墙的小镇。在他的《布拉格宫教堂》这张作品中,采用平远的方式进行构图,对于近景的树木,则是以泼墨的形式来表现,从而衬托出布拉格宫以及远景的建筑。我们可以在他的这幅写生作品中体现的笔墨形式变化看到一种新的表现手法。

1957 歌德瓦尔德广场

1957 歌德瓦尔德广场

他的另一张作品《歌德瓦尔德广场》在技法上运用了西方水彩画的画法,并且与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相互融合,作品中的点景元素运用大巴士、小汽车、商店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等元素为整幅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画面中山的画法,傅抱石用花青色加少许的墨来表现,宫殿的颜色则是采用淡红色的色调,作为点景元素的电线杆画家用红色的线进行勾勒。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看到有许多的竖线与横线交错排列,而在颜色的使用上采用黄色以及灰蓝色使传统笔墨增加了现代化生活的气息。

1962 回忆布拉格

1962 回忆布拉格

美丽的异域景色激发了傅抱石创作的欲望,他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傅抱石曾称:“用中国画传统的形式技法来表现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创作上的一场严肃的革命。” 他的东欧写生作品以中国的水墨山水形式,用自己独道的眼光表现当时工业社会时期的欧洲城市,记录了街市以及工业区等新的场景,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1957 捷克斯洛伐克写生

1957 捷克斯洛伐克写生

傅抱石的东欧写生拓宽了山水画题材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画家走出国门写生起到示范作用。傅抱石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不仅重视客观事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个山水画写生过程中,必须贯彻情景交融的要求。”傅抱石又提出了“游”、“悟”、“记”、“写”四个具体的步骤。“游”是指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对周围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悟”就是要进行反复思考,提炼出其中精华的部分。“记”有记录和记忆两层的含义,最后通过“写”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用笔墨的方式反映出来。

1957 罗马尼亚西那亚风景

1957 罗马尼亚西那亚风景

这次的东欧之行使傅抱石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只依靠古人留下来的传统绘画的技法,不吸收其外来的优秀文化以及创作中的表现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傅抱石的域外写生实践,拓展出了中国画创作的新的领域,将中国画需要变革的思想落实到了实处。

1957 布拉格宫城堡

1957 布拉格宫城堡

自20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发达的交通,许多画家开始走出画室、走出国门寻找创作的灵感,域外写生将中国画家的视角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域外写生不同于在中国本土的写生,最大的差别是周围的地理环境、城市建筑和人文风情。我们可以在域外写生中有新的发现,获得新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写生是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为绘画创作收集素材的最好手段,也是寻觅创造新技法的最好方式。中国画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画家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思想,主张山水画的创作应该与时俱进。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而他们的写生作品,特别是域外写生作品,对他们的艺术探索起到重要作用,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浅聊傅抱石的域外写生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