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欣赏

董其昌有着这样的一个绰号,叫做“海内文霸”!他出生于16世纪中叶,出生在今天的上海,是明朝中后期的大书法家、大画家,影响了后世400多年。在万历十七年的时候,董其昌考中了进士,足见其才学精深,考中进士之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最后在崇祯九年的时候病逝于家乡。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26×334cm

董其昌在书画方面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其擅长山水画,师法与黄公望、董源倪瓒等人,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影响了整个明末清初的画坛。董其昌的为官时间并不长,只做了一年便“告老还乡”,从此开始自己的隐居生涯,人称“家食二十余年”,其隐居的目的是为了避开当时波谲云诡的官场局势,但是在他辞官归隐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他一生无法洗脱的污点。

那是在万历43年的时候, 董其昌已经60岁了,他有两个儿子,由于强抢佃户之女绿英,后引起了乡民激愤,导致了众人将董家围住,并且将其付之一炬,董其昌一生创作的精品大都因此而损毁,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民抄董宦”事件。

董其昌的书法取法于晋唐,并且对于赵子昂的书法用工最勤,同时深入魏晋,得到了王羲之用墨之法门,并将自己的绘画用墨技巧融汇在书法当中,形成了独特的风貌,从而在书法史上有着 兼有“颜骨赵姿”之称谓。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高,他的行书飘逸空灵,融合晋人、唐人、宋人之风格,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最为钟爱董其昌的书法,并且有过自己的评说:“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

可见其书法精妙之态,其书法风格影响了整个晚明和前清时代。清朝的大书法家翁同龢也赞叹董其昌的书法:董公此书,正如天女散花,神龙戏海,最后题字又谨严超秀,奇迹也。

此卷行书为董其昌晚年的佳构。纸本,纵26厘米、横334厘米,有乌丝栏界格,共69行,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董时年74岁。行书《东方朔答客难》,书体自然,平淡中求奇秀,用笔圆润精妙。虽多用圆笔,但筋骨内含,得苏轼书法之妙谛。全篇注重章法,字距密,行距疏,与平淡率真的书风相和谐。善于在平淡中求变化,行、楷、草相间,一任自然,用墨浓淡自由,浓者多大字粗笔,淡者则小字细笔,使全篇形成了生动的韵律。

此卷行书为董其昌晚年的佳构。纸本,纵26厘米、横334厘米,有乌丝栏界格,共69行,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董时年74岁。行书《东方朔答客难》,书体自然,平淡中求奇秀,用笔圆润精妙。虽多用圆笔,但筋骨内含,得苏轼书法之妙谛。全篇注重章法,字距密,行距疏,与平淡率真的书风相和谐。善于在平淡中求变化,行、楷、草相间,一任自然,用墨浓淡自由,浓者多大字粗笔,淡者则小字细笔,使全篇形成了生动的韵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欣赏

赞 (1)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