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这是刘炳森痛批“流行书风”、“丑书”的四个字。他直指中国书法与国外艺术瞎接轨,把人家的缺点当补药吃!
在28年后丑书盛行的今天,再次受到网友的热捧!丑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初步判断有可能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1990年,一个是2002年。为什么?
这要从2005年中国书坛两个重要人物的离世说起,一是启功先生,一是刘炳森先生。前者,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对于他的仙逝只有哀悼和惋惜。后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对于他的病逝,除了哀悼之外,还引起了书坛争议。因为他的一本遗墨手迹《论书画艺术》。
书中揭露了美术之丑,和书法创作追随行为艺术之风,出现的“流行书风”“丑书”,他都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从而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
▲ 刘炳森书法作品【本站藏品】
争议的双方各执一词:
反对派认为,刘炳森对“流行书风”“丑书”及其代表性书家的非理性批判,值得商榷,不应该以违背艺术和学术的行为去打压它。
对此,力挺派则认为,刘炳森坚守民族传统的艺术阵地,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何错之有?
书画界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清正之气,弘扬传统之美。从这本遗墨手迹的落款“时在壬午夏至”,结合刘炳森的资历来看,“丑术”和“丑书”,应该开始于1990年之前后。刘炳森是1981年5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常务理事。此后他在中国书坛上的地位才日渐上升。尤其在1990年5月荣获了日本“富士美术奖”。可以说,这个时候正是意气风发之际,写下《论书画艺术》,不是没有可能。而1990年夏至是,时间上也吻合。
关于另一个时间,即12年之后的2002年夏至,抨击书画的丑陋之风,应该是付诸了行动,而不是停留在写写文章的层面。因为从1991年开始,刘炳森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而刘炳森是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科班出身,1994年8月,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在美术和书法上,他都一贯坚守民族传统,“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加上传统功力深厚,尤其在隶、楷方面,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独树一帜。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称为“刘体隶书”。到2002年,无论从书坛地位和资历上来看,都已经到了说话有分量的程度了。这一点从反对派的观点也印证了,刘炳森早已在打压“流行书风”了。
▲ 刘炳森书法作品
刘炳森在《论书画艺术》中也说:
“近些年来,美术界有了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尤其是一些令人作呕的所谓行为艺术,令人感到这不是美术而是丑术,很难理解作者何以如此创作。”
“书法创作也有追求类似趣味的胡涂乱抹,甚而至于已经不是文字了,几乎不是写出来的。这类作品,他既然不是写的文字,也就不能算作书法艺术。”
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来看,中国“丑术”和“丑书”的开始,应该在1990年前后,到2002年已愈演愈烈,不得不出手打压。
刘炳森的观点很明确:书法必须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完美的文字结构,精妙的运笔方法,连贯的行间气势和妥善的整体布局。
而对于国外的文化艺术有很多优秀作品,他的观点也很辩证: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吸收、消化,用以充实丰富我们自己。但是要避免生吞活剥,更不能良莠不分,把人家的缺点当作补药来吃,甚至模仿其病态的、疯狂的、颓废的坏东西,用来麻痹自己的同胞。
尤其他提出的传统书画艺术没必要与国外接轨的观点,更是震耳发聩:中国的民族传统书画艺术具有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崇高的,有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尤其独特的艺术规律的民族艺术瑰宝。
我们应为此而自豪。谈不上要与国外寻求所谓的接轨,中国书画就是中国书画,不能妄自菲薄,而到国际上去降格以求。说得太到位了!数典忘祖,才是丑书盛行的关键。
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在强调的文化自信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28年前刘炳森痛批丑书,至今仍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