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油画《奔马图》,首度面世

核心提示:徐悲鸿(1895~1953)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第一代去西方留学的杰出画家,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且尤善画马,所画奔马,意蕴深刻,神形兼备,称誉海内外。下面为名人字画网收藏的徐悲鸿1924年油画作品《奔马图》,8尺。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 徐悲鸿油画作品《奔马图》8尺

▲ 徐悲鸿油画作品《奔马图》局部

徐悲鸿生于江苏宜兴,幼时家境贫穷,但从小随其父徐达章学习中国画的绘画技法。1915年,年仅20岁的徐悲鸿到达上海,以画插图和广告维持生活,他把自己创作的《马》寄给当时在画坛享有极高声誉的高剑父、高奇峰兄弟,高氏兄弟对徐的作品十分赞赏。徐悲鸿考取震旦大学,无力支付学费,高奇峰便出资相助,供徐完成学业。

1917年5月,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1919年远赴法国,先是进入徐梁画院学素描,通过苦心钻研油画与素描技巧、学习西方美术理论,徐悲鸿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位被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直到1927年回国前,又赴德国、比利时学画。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美术界。本幅《奔马图》即作于1924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受其老师达仰影响,徐悲鸿对欧洲古典写实主义格外推崇。这一时期的徐悲鸿国画作品较少,油画作品较多。

从1919年初至巴黎到1927年回国,近八年的砥砺和磨练促使徐悲鸿形成了坚实的写实技艺。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协会主席。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对中国的艺术发展进程有不可比拟的贡献,影响深远。

此画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机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1924年不仅是徐悲鸿早期艺术创作的重要年份,也是其艺术人生中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其主题性创作绘画的开山之作《奴隶与狮》就创作于这一年。世人皆知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但如此幅这样的旅欧时期油画《奔马图》,为目前首度面世。也正因为如此,创作于1924年的油画《奔马图》必将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并成为美术史界进一步研读徐悲鸿早期绘画艺术的重要视觉依据之一。

艺术影响

徐悲鸿不仅是我国着名的艺术家,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留给世人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徐悲鸿涤荡了晚清遗留下来的艺术靡靡之风,他提倡的写实主义将画作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徐悲鸿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其次,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曾先后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的写实主义思想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影响至深。另外,他引进西方的解剖知识和素描技艺,成为了中国画转折路程上关键的领路人。

最后,他对大力发展美术教育,将素描、水粉、水彩引入教学,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莫大的贡献,且在其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不懈的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写实的教学主张,使得学校美术教育方面的学生基本功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他毕生致力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扶植了大批美术人才。当然徐悲鸿的影响和功绩还远不止于此,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观、自然观等均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并让艺术作品得以升华。在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不懈的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以写实方法表现生活的教学主张。如此种种,使得其艺术作品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徐悲鸿油画《奔马图》,首度面世

赞 (26)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