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潘玉良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雕塑家。先后就读于上海美专、中法大学、巴黎国立艺术学院、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潘玉良是我国旅法最早最著名的女画家,曾两次远渡重洋,在巴黎从事艺术活动达50多个春秋。她一生之中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下面为本站藏品,潘玉良1975年作品《瓶花》。78 × 110cm。款识:玉良,振华同志雅正。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本站藏品
▲ 潘玉良《瓶花》油画 78 × 110cm
▲ 潘玉良《瓶花》油画局部-1
▲ 潘玉良《瓶花》油画局部-2
本藏品高清大图下载:点击下载。
作品点评:本件作品她充分发挥油画背景烘染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手法,同时又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质朴、浑厚、沉静的气韵,融成了一幅令人称道的晚年珍品。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菊花,月季,丁香,扑克,书,中国瓷花瓶等,都表达了潘玉良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与怀念。对生活细节的回味和随之变化着得心情,表达出潘玉良对其人生况味的思考。晚年作品中,在无意间总会透漏出淡淡的曲婉哀伤。
他将国画的线描应用在作品中,将国画的意境美和民族传统文化(作品中的瓷器花瓶等)融合于创作中。她的静物画风格吸取了印象派的外光技法,后期接受野兽派,抽象派风格,加上对本民族传统技法的感悟,着色艳丽,用笔夸张,没有女画家的温婉,反而有超越普通画家的气势。在纷繁的西画色彩中又融入了国画的线条勾勒,蕴藏着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此《瓶花》作品构图胆大而夸张,画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绚烂而宁静,微风袭来,窗纱晃动有着强烈的律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家归不得,借《瓶花》发泄思乡情绪。第二次留法的40多年间,潘玉良一直在争取回到祖国,但由于战争、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一直没有成行,但并不妨碍她对祖国的热爱。“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潘玉良选择她最喜爱的花卉作为载体,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但这些花大多是插在花瓶中,没有根,暗示艺术家远离故土,有根归不得的伤感。
人物简介
潘玉良(1899-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江苏镇江人,生于扬州。她不仅擅长油画,其彩墨、素描也颇具功底,雕塑、版画同样有深厚的造诣。
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女性画家限于客观条件,要成功往往比男性困难,必须付出许多牺牲,才能成就事业,潘玉良即是这样的例子。潘玉良,画家、雕塑家。毕业于巴黎及罗马美术专门学校,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
▲ 自画像
1929年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又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
1977年,这位旅居法国的一代画家逝世于巴黎。
艺术成就
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她与别的西画家所不同的是,对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诣很深: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无所不精,传统写实、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都大胆探索、游刃有余,有出色的表现。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
潘玉良在创作上主张提炼东西美学精髓,企图自然地合璧中西,她一方面由印象派与野兽派风格中取得开放的色彩灵感,表现在油画上,用色奇丽、大胆奔放,并融入了变形的手法;另一方面她将东方水墨绘画中,最富生气的线条与韵致,融入西画的创作中,她笔下的线条时而刚强有力,时而俊逸优雅,此刚柔并济、运用得宜的掌握功力,为她赢得「铁线玉良」的美誉。而在1942年,她更投身彩墨艺术的钻研,她将印象派的点彩转化为若绣线般交错的十字纹,开创出一卓绝的个人语汇,而她虽采东方的媒材,但其笔下之物,往往带有西方传统的透视学基础,并兼具立体的量感,完美融合中西。
回顾过往,潘玉良曾开创过许多的「第一」,如192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并获奖学金至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就读,成为该院所第一位中国女学生;1929年她受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刘海粟之邀,回国出任该校西画系主任,以充沛的活力与大胆创新的艺术表现掀起一股自由的艺术风气,该年她更举办「潘玉良归国画展」,一举发表200余件作品,在当时备受注目与讨论,被评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徐悲鸿亦曾在一次观潘玉良展后,称她为「巾帼英雄」,并言:「夫穷奇履险,以探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来作画之士大夫所不能为者也。」在那文人相轻的艺术世界中,徐悲鸿一言无非给了潘玉良在艺术成就上最高的肯定与礼赞。
而在1939年返法国定居,于往后近四十年间,潘玉良的作品屡获奖于法国与意大利重要的美术沙龙展与国家美术竞赛,也曾受邀至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等地展览。作品并为海内外重要美术馆,如法国塞尔努奇美术馆、庞毕度中心、国立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安徽美术馆收藏。法国政府更于其过世后,名订她为「国宝级艺术家」,限制其画作出境,而潘玉良的多数作品,全然已入官方美术馆或私人之手收藏,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作品不足100件,当中珍品更为稀罕,难能可见。
拍卖纪录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秋拍中,潘玉良的作品每平方米拍卖价格已经高达2,993,362元。潘玉莲作品大致可分自画像、女人体、静物花卉和生活小品这4大类,下面各举一例来了解一下潘玉良的作品拍卖情况,以飨读者。潘玉良遗留作品共4000余幅,大多在安徽家乡博物馆珍藏,各大美术馆以及私人手中,面世流通拍卖的不足100幅,升值空间巨大。
2014年4月6日晚,香港保利2014春拍正式举槌,其中本场封面作品:潘玉良1946年作品《窗边裸女》以20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轮竞拍后,终以3000万港元落槌,加佣金3450万港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 潘玉良1946年作《窗边裸女》 91×65cm
潘玉良 《青瓶红菊》 1950年代晚期 成交价:1744万HKD 香港苏富比 2013-10-15。尺寸 74.1×55.3cm。
▲ 潘玉良 《青瓶红菊》
下面这幅潘玉良作于1949年的自画像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以人民币1021.84万元成交。
▲ 潘玉良1949年的自画像 60×72.5cm
潘玉良1950年作《月夜琴声》布面油画成交价:1085.60万HKD 北京匡时 2016-11-28。尺寸 73×54.5cm。
▲ 潘玉良《月夜琴声》
潘玉良1950年代作品“月夜琴声”,最早为法国藏家直接得自潘玉良晚年好友王守义,画中女子斜抱琵琶,温婉秀雅,具东方古典之美,让人联想到潘赞化、潘玉良初次相见之意境,深思画中之浓情,令人唏嘘动容。
本站藏品潘玉良的《瓶花》下笔有情,幽婉动人,而《瓶花》立于艺术家刻意安排的中国瓷器花盆中,绚烂宁静寄爱国情怀。伴随着朦胧交迭的笔触,却也营造出一种抽离时空的梦境感。用画笔将情思与乡愁化为永恒,当中饱含的生命韵律与诗情,使得此作格外动人。此晚年精品巨作《瓶花》在此无疑跳脱了单纯的静物写生,饱含艺术家多重的情思寓意,不啻为一上乘之作。在加上如此大尺幅的潘玉良花卉作品在拍卖场上尚未出现以及又是晚年精品巨作,又是赠予友人“振华同志”流传有序。那么,必将刷新潘玉良油画作品新的世界拍卖纪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潘玉良油画作品《瓶花》【晚年精品】